首頁 > > 文章詳情
【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·老區新貌】秦皇島西山場村:山溝溝里的金鳳凰
2022-07-07


秦皇島日報 記者 馬朝

村黨支部書記正在講述葡萄樹王的經濟價值。

仲夏時節,昌黎縣十里鋪鄉西山場村滿目青翠,生機盎然的葡萄藤爬滿山坡,家家戶戶的庭院也都被葡萄藤蔓裝扮著。漫山遍野的葡萄葉隨風輕擺,碧綠如濤,勤勞的村民正在葡萄架下剪枝、疏果,為新一季的豐收而忙碌。

如果說西山場村讓人感到些許陌生,提起“昌黎葡萄溝”,可謂遠近聞名。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,這里的村民就靠葡萄種植采摘、開辦農家樂日子過得紅火起來,從一個三面環山的革命老區村,發展成為葡萄溝景區的核心區域、享譽京津冀的魅力鄉村。

葡萄溝里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

西山場村坐落在碣石山西側鳳凰山主峰下的小山洼里。這里山谷深幽、林草茂密、溝谷交錯、易守難攻??谷諔馉幤陂g,西山場村曾是鳳凰山抗日根據地的一個堡壘村,晉察冀第十三專區(后改稱冀熱邊特委第三地委)的電臺、醫院、《救國報》社及開國將軍曾克林領導的八路軍十二團(后擴建為中共冀熱遼軍區十六軍分區)等曾駐扎在村東部的焦家山上。這里民風淳樸,村民抗日熱情高漲,他們幫助八路軍掩護電臺、報社,還為八路軍運送傷員、燒火做飯,軍民相處得就像一家人一樣。

“我家老宅在焦家山的半山腰上,當時八路軍的秘密電臺就設在我家,曾克林結婚也在我家,時任軍分區副司令員的李道之夫人生孩子,還是我母親幫著接的生?!苯购樵茝男【蛷母赣H焦如??谥械弥?,時任縣內抗日游擊隊隊長高慶與焦家有親戚關系,看到焦如海家獨門獨院,便把八路軍要來山上設秘密電臺的事情告訴了他,焦如海一家便把山封了起來,成為掩護八路軍將領、家屬和電臺的堡壘戶。

時間追溯到19452月中旬,五峰山上的八路軍電臺被敵人發現后,也轉移到焦家山來。不久,敵人到這一帶圍剿,游擊隊隊長高慶和十幾名游擊隊員在阻擊敵人時犧牲,把熱血灑在這塊熱土之上。圍剿過后,電臺依舊隱蔽在這里。同年8月,敵人組織了上千人的討伐隊再次包圍了西山場村。因事先未得到情報,來不及轉移,衛生訓練班第四班班長尹明左等7位男同志為了掩護女學員和后方醫院,頑強地和敵人周旋,牽制敵人追擊的方向,為其他突圍的戰士爭取時間。最終,全班戰士在懸崖邊上引爆了手榴彈,與圍上來的敵人同歸于盡……

在軍民流血犧牲和共同協作下,八路軍總部的命令通過電臺、報社及時傳遞到各個抗日前線的作戰部隊,把抗日戰場的勝利消息傳遍全國各個戰場,為抗日戰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。

如今,這段紅色記憶正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在西山場村村史館中展示?!拔覀円迅锩蠀^的光榮傳統和先輩們不怕流血犧牲的奉獻精神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?!苯购樵普f。

黨建引領下的村莊日新月異

解放戰爭勝利以后,在黨的正確領導下,西山場村發揚革命老區精神,自力更生,艱苦創業,投入人力物力搞建設,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中,全村干部群眾充分發掘地方特色,以奔小康為目標,把西山場建設成為一個集生態休閑、紅色歷史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勝地。

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,西山場村由于耕地面積少,山坡地產量跟不上,導致糧食十分匱乏,村民一直過著吃糧主要靠返銷的生活,這讓本就收入不多的人民更加拮據。而村中種有葡萄樹的農戶卻可以用美味的葡萄換回糧食,原來,這里四面臨山,溫度適宜,晝夜溫差大,擁有種植葡萄的絕佳條件。

上世紀80年代初,西山場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大力發展葡萄生產,把村里能利用的山坡、溝地開發建設,并實行承包責任制。這讓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,葡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。村內房前屋后,溝旁院內見縫插針,全部栽植葡萄秧,十里葡萄長廊從此誕生。從198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不到300元,到1985年人均純收入達1050元,昌黎這條葡萄溝也逐漸火了起來。

1992年秋天,在昌黎縣掛職擔任分管科技和旅游開發等工作的副縣長、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姚文權來到西山場村,在《地理知識》雜志發表《山溝里藏著金鳳凰》的署名文章,將葡萄溝公之于眾。此后,不僅來自京津冀等地的游客紛至沓來,葡萄溝特色旅游區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接續建設下初見規模。修路——從十八里碑(昌盧公路邊)路口通往西山場村的3.3千米的柏油公路,打通了葡萄溝連接山外的道路,村民足不出戶就能把葡萄賣個好價錢;開設農家院——村黨支部因勢利導,先在幾名黨員的家中搞試點,干起了農家樂,形成吃、住、游一條龍服務,讓村民吃上“旅游飯”;美化——村內道路全部實現了硬化,安上了路燈,戶戶通上了自來水,村內廁所全部改造達標,垃圾污水得到根治,家家戶戶蓋新房、栽植新品種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

“這幾年,村里發展的很快,各項設施也得到了改善,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,許多城里人都羨慕我們?!闭谄咸鸭芟聞谧鞯拇迕裢跤⑾栊呛堑卣f,現在村里還建起了“新時代文明實踐站”和“游客中心”,村委會的榮譽墻上更是滿滿當當。

“我們村先后獲評‘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’和國家3A級景區,每年慕名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達上百萬人次。村里共種植葡萄600余畝,年收益達600余萬元。現任西山場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趙瑞峰介紹說,村中共有155戶,農家樂從最開始的幾戶到現在發展到百余戶,其中不乏外地客商投資興建的高端民宿產品,葡萄溝景區的提檔升級步伐正大步向前邁進。

打造高端精品旅游目的地

“鄉村環境不斷改善,我們家也在升級改造,想要吸引游客就必須適應市場環境?!贝迕耨R鳳偉家是西山場村第一個開辦農家樂的家庭,她對市場有著敏銳的判斷力,“因為客人之間開的一個玩笑,就讓我決定把旱廁改造成衛生間,那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舉動了?!睉{著十足的干勁兒,馬鳳偉家的3間民宿、20畝葡萄園,每年都能給她帶來30多萬元的收入。目前,以采摘+餐飲+住宿為模式的旅游業態,已成為西山場村大部分家庭的收入來源,全村民宿收入就高達200余萬元。

為了更好地迎合市場需求,今年47歲的馬鳳偉在原有經營面積達300平方米的基礎上又翻蓋了村南頭的兩間老宅,準備再次擴大經營,完成從農家樂到精品民俗的轉型。準備在院里建個游泳池,也弄成打卡地,讓游客玩得更盡興。馬鳳偉對未來充滿信心。

“為加快葡萄溝景區的提檔升級,西山場村整合帶動周邊的條子峪村、灣里村、耿莊村等村莊連片發展,全力打造葡萄小鎮特色旅游名片?!贝妩h支部書記趙瑞峰也適應潮流,錄制了“我為家鄉代言”短視頻,他期待著,希望有更多客商來到葡萄溝,感受“葡萄架下慢生活方式”。

走過村史館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站在西山場村里的百年葡萄樹下,誰能想到,曾經制約經濟發展的溝溝坎坎,已然成為這個革命老區村獨特的風景。有著上百年歷史的白色石頭房子被藝術地修葺,成為村中高端民宿的代表;荒置已久的院落被打造成“葡萄小院+露天泳池,開辦了首場葡萄音樂節……

西山場村飛躍性的發展變化得到了黨和國家、省、市領導的關注,他們先后來到西山場村進行調研,對老區西山場村的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評價和肯定。富裕的西山場村人民,將繼續在黨堅強領導下,再接再厲,為建設一個生態美麗、更加富裕的現代化新農村奮發作為,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。  


編輯:薛佳麟

責編:劉福慶

監審:王勍




分類: 本地要聞
秦皇島新聞網
亚洲在av人极品无码

  • <u id="t34wg"></u>
  • <i id="t34wg"><bdo id="t34wg"><li id="t34wg"></li></bdo></i>

    <u id="t34wg"></u>
    <u id="t34wg"></u>
    <u id="t34wg"><bdo id="t34wg"></bdo></u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