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皇島日報 通訊員 唐河濱
11月24日,在海港區石門寨鎮潮水峪村金華農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,工人們正在采摘西紅柿,前來采購的貨車忙著裝運。
石門寨過去是礦業重鎮。提起石門寨鎮生態環境近幾年發生的變化,金華合作社負責人李克新說:“前幾年,石門寨秦青公路兩側小水泥廠、小煤窯、石料廠很多,灰塵滿天,居民不敢開窗戶,衣服不敢往外晾,連附近的莊稼、蔬菜都蓋上了一層土?!?/span>
近年來,秦皇島海港區鐵腕治污,下決心還群眾碧水藍天。打掉了100多座非法小煤窯,關停了環保不合格的小水泥廠和石料廠,拆除違法建筑,騰出土地搞綠化。環境好了,天空藍了,產業轉型經歷陣痛,實現“蝶變”。李克新瞅準時機,承包了潮水峪村10余畝土地,搞起了蔬菜、草莓綠色種植,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采摘,并與超市建立直供渠道,所產黃瓜、西紅柿等綠色蔬菜供不應求。
如今的海港區,長城沿線恬靜優美,濱海一帶別具風情。藍天白云、碧海金沙成為標配,長城綠道、山?;ㄌ镎归_如詩畫卷。海港區堅持生態優先,淘汰落后產能,推進產業轉型升級,持續用力打好藍天、碧水保衛戰,開展國土綠化和生態涵養行動,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優勢,催生了休閑農業、特色民宿、文化旅游等新經濟新業態。
2016年以來,海港區以“壯士斷腕”的決心,淘汰水泥產能438萬噸、玻璃150萬重箱。2018年隸屬首鋼的秦皇島首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停產,化解產能265萬噸,鋼鐵廠變身賽車谷,拉開工業旅游序幕。
多管齊下,治理工業和移動污染源,推行清潔取暖,堅定不移提升空氣質量。PM2.5年平均濃度從2016年的47微克/立方米降到2022年(截至10月底)的27.73微克/立方米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2016年的271天增加到2021年的287天。
海港區境內有大湯河、石河等入海河流,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,通過污水管網建設、修復人工濕地、搬遷養殖場等方式,加強生態治理,全部入海河流暑期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。清流入海,恢復了灘清沙凈、碧海藍灣的近岸海域景觀。
森林是重要的生態系統。2017年以來,海港區以“通道變景觀,村莊變森林,荒山變綠色屏障”為目標,開展大規模造林綠化行動,森林覆蓋率從2016年38.73%提高到42.8%。全區近5年來“四旁”植樹50余萬株,自主造林5萬余畝,荒山造林5萬余畝,22個村先后榮獲國家、省森林村稱號,海港區獲評全國綠化模范區。同時,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,讓天然林休養生息,20萬畝天然林已成為長城的綠色屏障和城市的生態涵養區。
天藍了,山綠了,河清了,為發展綠色有機農業、生態休閑農業以及鄉村旅游、露營經濟、民宿等創造了良好條件。目前,全區已發展鄉村旅游景區4家、特色民宿66家、休閑農業采摘園152家、家庭農場175家,露營基地2家,全長58.6千米的長城旅游公路成為周邊最火的休閑旅游綠色大道。
編輯:郭小溪
責編:劉福慶
監審:王勍